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后端 > 正文

“大圆满”之前行从概念到知识再到计算的共生【原力】_0

“大圆满”之前行--从概念到知识再到计算的共生【原力】--到“目标系统”的设计的距离究竟有多远?零、本文成因一、本文缘起及相关问题我这些多年来一直在考虑设计一

“大圆满”之前行--从概念到知识再到计算的共生【原力】

--  到“目标系统”的设计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零、本文成因

一、本文缘起及相关问题

我这些多年来一直在考虑设计一套系统,但设计一直没有确定下来,虽然过程中已经有过好几个落地的角度,但始终觉得不是我要的那个最终的版本。所以,我近期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对思维的考虑,用自然的通俗语言,记录思维过程,作为这个阶段的工作。已经写了几篇博文了,计划坚持下去,直到有结果:阶段目标达成或无法达成。

本来按照最近的6月14日的思路,当时确定了要写一篇“退一步海阔天空 --思想素养之提升”的文章。因为当天一大早起来,就有了一些思路,当时就把它录音下来,准备立马完成它。

从这段录音中,基本上能了解我这个阶段的思路和方式了。尽管语音中有一些问题(不清晰甚至有些地方是错误的),但它至少能帮我把此次的思路尤其是为思维方式记录下来,而且这一阶段的事情,也都会这样做。

由于我这一次选择了从对思维的考察开始,这样每一篇中必然免不了会带有很明显的哲学痕迹。这段录音也不例外。所以,在我表述完前面的这段内容后,身边的朋友提出了两个问题:

  1. 研究学习的是思维这一哲学范畴的问题,可是哲学是很多人穷其一生也难有成就的领域。建议可以改个方向;
  2. 如果做系统,是不是应该直接从数学入手,毕竟计算机系统最终都是数学题。

我的回答也是两点,1是我不可以从数学开始,2是我感兴趣的不是哲学问题,而是觉得只有依靠哲学的思想方法才能解决我的问题,从而完成我的整体设计。就是说哲学给我的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完整的思路和线索。

两个问题的是关联的,所以下面一起表述。

不可以从数学开始”,因为数学本身不包括“如何可能”的哲理,虽然它自身可能就集“可能”和“为什么可能”于一身,但它只能归于“自然科学”而不能叫做能面向工业和实践应用的“科学知识”,如果不是工业和实践把科学知识与现实世界(自然界)相结合,自然科学只能静立于自然之外而不能被直观。对于我们的知识(现象界)来说,这些自然科学的知识(自然界)只能作为感觉材料的“质料”存在,本身只能在它自身的规律中徘徊,而只能作为“理性知识”之理-即前面的形容词,只是主词的一个限定词而已,离开主词它就发挥不了任何作用。而理性能与知识结合而成为“理性知识”所倚靠的是“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正是从作为“如何可能”的奠基的那个必然的普遍规律的整体构架下所建立的专门构架(领域知识、学科知识等),来使令工业和实践可以安住其中的。这一部分就是哲学的领地(以思维为根本特质的一切主观能动性),它同时为作为“理性知识”的“科学知识” 和作为“感性材料”的“自然科学”留出了位置,让两者在其中得以融合并发展。

注意:这里又可以看到那个不用哲学的方法去思维就永远不可能明白的现象---字面上的矛盾却是哲理本身:“自然科学”本身“自然”的本体上距离最远(无穷大,因为它们两者不依靠外力就永远不可能相遇,同时是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常数-无穷大),但另一方面,在我们的理性知识中二者就是同一个东西,因而二者的认识上距离最近(无间,常数--零)。这也就说明了只能用哲学的思维方式作基础的原因,同时也正是这个哲理为我所写的“大圆满”的“前行”奠定了基础。(这部分的具体内容是计划中的同步并行的两篇文章之一 《“整体汇总“之”综合统一”是如何可能的》--计划中的专题文章《“非常”说》的中心思想。另一篇的是《“理性知识”的“有效原因及最终原因”,联想和联结》--计划中的另一篇专题文章“般若”带》的中心思想。后一篇名称中的“理性知识”是对“‘概念抽象’之‘理性知识’”的简化,“概念抽象运作的整体架构”正是“概要设计”的“圆满前行”。)

我之所以写这些文章,主要原因确实是为了能刻意地去了解一下每一次的心路历程,以便能找到那个联结它们的东西,但同时也希望为了能引起那些有共同爱好兴趣或者追求的人。因为我要设计的系统,以及相应对这些问题的考虑,从一两篇中很难看到我在说什么,重要的是解决什么问题。所以我前面的几篇文章,尽管看的人有,但却没有任何留言。因为,我知道,我写出来的东西给大家带来的疑问是“不知所云”。尤其是去年写的那些文章,那些看上去既像是在做设计又像是在说道理,很有“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那种意味。这也应该是为什么我会觉得“那些不是我要的那个最终的版本”的原因吧。

所以,这一次我才改用了现在的方法。但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

二、遇到的困难及几次的改道

前面的三篇比较顺利,因为本来就没准备要限制思路。

1、两个“第一次反思”到离开原定路线

但是,之后,由于第三篇 是“‘事实’篇”,当时只写了个序,正文往下写的时候却发现根本就写不下去,因为涉及到的一些东西琐碎而零乱。这让我立刻想到这样性质的东西,不该是现在就要写的内容,理论上应该是在一切落定后能推导出来的东西以证明其逻辑完整性。所以当时就觉得必须在道理的“根”上下点功夫。由于在“为什么从‘道理‘’说起”中列出了第一因, 顺势就想到了把下一篇的题目定为《理性知识的“有效原因及最终原因”,联想和联结!》,副标题是“对“‘联结’的反思”。(后面简称“联想”篇)。也就是要对前面的三篇作一次驻足反思,停下来回顾这三篇的内容,分析这些表述采用了怎样的路径以及是什么在贯穿它们,以便为它们给出一个初步结论以及其应有的自然的延伸。

但写的过程中再次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就是没有根基同样进行不下去。

所以,此时决定干脆不延续前面确定的考察思维的路子(“理”之路),而是直接转过来去挖掘“数”的最核心了(“”之路)---因为过去这么多来,在这条路上已经积累了自以为是全部的东西,所以毫不犹豫的把“公差立方体”和“数据三角形”确定为“数”的内核。计划接下来搬出它们来,看看是否可行。于是就有了前几天的《第一次反思》的内容。

到这里暂打个断点,说说已经出现的两次反思。

如果仅从字面上看,它们(指未完成的“联想和已完成的《第一次反思》)是冲突的,而从直观上看,“联想的内容才算得上事实上的“第一次反思”,因为,它才是对本次发起的主题“整理汇总”的前三篇的文本事实上的反思。

而从《第一次反思》的内容来说也确实算得上一次反思。

但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它们二者确实都是对前三篇的“第一次反思”,只不过一个是在原有的路径上反过来回顾这条路径本身以期找到那个隐藏在这条思维路线背后的的直接推动力是什么,而另一个则是对原来的路径产生怀疑而放弃这条路,采用可能的另一条路,以期达到同样的目的(指“整理汇总”这件事)。

显然,这里两次“第一次反思”所倡导的是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一个是分析“迹象”,而另一个则是寻求“本质”,它们二者正好构成一个方法论的概念对子。

当然,还会有很多类似的方法论的概念对子。但无论哪一种,始终都是智能体(包括人、动物、生物和机器人)为了特定目标的一种更习惯的经验的擅长的在行的愿意接受的喜欢的....行事方式,只要得当就行(最起码的“得当”仅仅需要实践中可行)。但是,在追问“为什么”以及“如何可能”的问题时,就不是仅仅得当就可以得到答案的。

说到这里,已经又分别联想出两条线,就是有关“概念对子”的问题和“为什么”以及“如何可能”的问题(后两个同属于追问”,总可以一起考虑--可以通过对“为什么可能”的“追泯”思想的路径的思考来给出回答“追问”的根据。)。

2、再次调转回来

写完《第一次反思》,在准备整理“公差立方体”和“数据三角形”之前,又回头看了《“联想”篇》时就联想到了上述问题。(“追问和追泯”)

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而且在之前已经拉出“联想”篇的内容后,就发现 :从“联结”到“联想”的过渡,还是同一个思维层次上的问题接续,而由于它还不是最后那个最内在,或者说在逻辑上最前面的东西,仍然无法自圆其说(因为,它还是应该应运而生而不是人造出来)。当然,和之前一样,把这篇文章的内容大纲和结构列出来放在那里是有必要的,它至少能把它的内容和不是它的内容分开。

于是,再次觉察到,根本的问题还是出在了思维本身的局现上,使“理”不能自成。对现实的“数”的问题的解决丝毫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就有了上面的这段“退一步海阔天空 --思想素养之提升”。

到这里为止,又重新回到了原道,就是通过考察思维本身来给出目标“整体汇总”的完整思路这个方向没有变。

3、从“整理”到“素养”的跳跃

把“整理”问题提升到“素养”的层面,是 进行中的文章《退一步海阔天空 --思想素养之提升》的中心思想。这一次,使原先确定的直接面向“整理汇总”的思路问题跳跃到了那个思考这个问题的主体--“思想”本身的“素养”问题上,而从“整理”向“素养”的变迁,却刚好是5S的路线图: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这种巧合,使我自然想到,如果能追溯到一个能贯穿这些事务的总方针及其总动力,那么,就可以让这些事务能在其驱动和指导下有序展开。它们这不正是我一直要寻找的东西吗?

这样促使我毫不犹豫的确定列出两条主线为此(上面所说:“能贯穿这些事务的总方针及其总动力”,“让这些事务能在其驱动和指导下有序展开”)提供可能。

4、暂得尘埃落定

总之,经过几天来来回回的思考和调整,基本确定了整体上所凭据的两条主线。这正是在前几次反复的“痛”中得到的收获(我暂时还能把它称为“收获”,在它还没有被我自己否定之前)。这两条主线就是本文要给出的解决两种相关性(“逻辑上的相关性”和“时间上的相关性”)问题的两条主线索。它们刚好在对“为什么”以及“如何可能”的“追问”给出回答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对 如何“让这些呈现给我们的林林种种的一切存在和处于周旋之中的所有事物回归元真最终消于无形” 的“追泯”问题的思考给出了思维路径。

三、文章及计划暂列

1、目前已完成的几篇单文:

  1. 从“道理”说起 从“道理”说起_一水鉴天的博客-CSDN博客_道理的本质
  2. 综合分析--如何整理汇总 综合分析--如何整理汇总_一水鉴天的博客-CSDN博客
  3. “事实”篇 “事实”篇_一水鉴天的博客-CSDN博客
  4. 第一次反思 第一次反思_一水鉴天的博客-CSDN博客_创业基础第一次课反思
  5. 作为“整体汇总”的奠基者之“三位一体”

  作为“整体汇总”的奠基者之“三位一体”_一水鉴天的博客-CSDN博客

2、已计划的单文备忘:

  1. “事实”篇 (正文部分)
  2. 退一步海阔天空 --思想素养之提升
  3. “整体汇总“之”综合统一”是如何可能的
  4. “理性知识”的“有效原因及最终原因”,联想?联想! --对“联结”的反思
  5. “联想”篇
  6. “非常”说
  7. “般若”带

3、后续追加完成部分的汇总

1) “大圆满”之前行--..【原力】_ 2_0    CSDN (6月23日)

2) “大圆满”之前行--.【原力】_ 2_1_0   “大圆满”之前行--从概念到知识再到计算的共生【原力】_ 2_1_0_1_一水鉴天的博客-CSDN博客 (6月27日)

3)“大圆满”之前行--..【原力】_目录规划  CSDN (6月30日)

4)【然】和【偶】为什么能是主线,( “大圆满”..【原力】_ 2_0+)      【然】和【偶】为什么能是主线_一水鉴天的博客-CSDN博客  (7月1日)

  

4、目标系统设计相关的专题文章

塑造“三位一体”---为“大圆满”立个标杆

逻辑制高点:三位一体象征

枢要:“公差立方体”及“桥”【征】

枢密:“数据三角形”及“间”【象】

概率到机会的距离等于其然者的制程

“情势教育”与“象征手法”的融合

会计总账与分布式账本

概念抽象运作的整体架构

目标系统的总规划

“目标系统”被设计为“应用系统<详细设计>”的“生产流水线

【未完待续】                                                                         ----------------------2020年6月22日  于丹东


推荐阅读
  • 一句话解决高并发的核心原则
    本文介绍了解决高并发的核心原则,即将用户访问请求尽量往前推,避免访问CDN、静态服务器、动态服务器、数据库和存储,从而实现高性能、高并发、高可扩展的网站架构。同时提到了Google的成功案例,以及适用于千万级别PV站和亿级PV网站的架构层次。 ... [详细]
  • t-io 2.0.0发布-法网天眼第一版的回顾和更新说明
    本文回顾了t-io 1.x版本的工程结构和性能数据,并介绍了t-io在码云上的成绩和用户反馈。同时,还提到了@openSeLi同学发布的t-io 30W长连接并发压力测试报告。最后,详细介绍了t-io 2.0.0版本的更新内容,包括更简洁的使用方式和内置的httpsession功能。 ... [详细]
  • 统一知识图谱学习和建议:更好地理解用户偏好
    本文介绍了一种将知识图谱纳入推荐系统的方法,以提高推荐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与现有方法不同的是,本方法考虑了知识图谱的不完整性,并在知识图谱中传输关系信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的偏好。通过大量实验,验证了本方法在推荐任务和知识图谱完成任务上的优势。 ... [详细]
  • 云原生应用最佳开发实践之十二原则(12factor)
    目录简介一、基准代码二、依赖三、配置四、后端配置五、构建、发布、运行六、进程七、端口绑定八、并发九、易处理十、开发与线上环境等价十一、日志十二、进程管理当 ... [详细]
  • 14亿人的大项目,腾讯云数据库拿下!
    全国人 ... [详细]
  • Android中高级面试必知必会,积累总结
    本文介绍了Android中高级面试的必知必会内容,并总结了相关经验。文章指出,如今的Android市场对开发人员的要求更高,需要更专业的人才。同时,文章还给出了针对Android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并提供了简历突出的建议。 ... [详细]
  • 基于事件驱动的并发编程及其消息通信机制的同步与异步、阻塞与非阻塞、IO模型的分类
    本文介绍了基于事件驱动的并发编程中的消息通信机制,包括同步和异步的概念及其区别,阻塞和非阻塞的状态,以及IO模型的分类。同步阻塞IO、同步非阻塞IO、异步阻塞IO和异步非阻塞IO等不同的IO模型被详细解释。这些概念和模型对于理解并发编程中的消息通信和IO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 [详细]
  • Google Play推出全新的应用内评价API,帮助开发者获取更多优质用户反馈。用户每天在Google Play上发表数百万条评论,这有助于开发者了解用户喜好和改进需求。开发者可以选择在适当的时间请求用户撰写评论,以获得全面而有用的反馈。全新应用内评价功能让用户无需返回应用详情页面即可发表评论,提升用户体验。 ... [详细]
  • Oracle优化新常态的五大禁止及其性能隐患
    本文介绍了Oracle优化新常态中的五大禁止措施,包括禁止外键、禁止视图、禁止触发器、禁止存储过程和禁止JOB,并分析了这些禁止措施可能带来的性能隐患。文章还讨论了这些禁止措施在C/S架构和B/S架构中的不同应用情况,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 [详细]
  • 在当前金融科技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OpenStack的逻辑概念以及其构成简介,包括了软件开源项目、基础设施资源管理平台、三大核心组件等内容。同时还介绍了Horizon(UI模块)等相关信息。 ... [详细]
  • GPT-3发布,动动手指就能自动生成代码的神器来了!
    近日,OpenAI发布了最新的NLP模型GPT-3,该模型在GitHub趋势榜上名列前茅。GPT-3使用的数据集容量达到45TB,参数个数高达1750亿,训练好的模型需要700G的硬盘空间来存储。一位开发者根据GPT-3模型上线了一个名为debuid的网站,用户只需用英语描述需求,前端代码就能自动生成。这个神奇的功能让许多程序员感到惊讶。去年,OpenAI在与世界冠军OG战队的表演赛中展示了他们的强化学习模型,在限定条件下以2:0完胜人类冠军。 ... [详细]
  • Sleuth+zipkin链路追踪SpringCloud微服务的解决方案
    在庞大的微服务群中,随着业务扩展,微服务个数增多,系统调用链路复杂化。Sleuth+zipkin是解决SpringCloud微服务定位和追踪的方案。通过TraceId将不同服务调用的日志串联起来,实现请求链路跟踪。通过Feign调用和Request传递TraceId,将整个调用链路的服务日志归组合并,提供定位和追踪的功能。 ... [详细]
  • 本文总结了初学者在使用dubbo设计架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问题包括传输字节流限制、分布式事务、序列化、多点部署、zk端口冲突、服务失败请求3次机制以及启动时检查。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初学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dubbo设计架构。 ... [详细]
  • ejava,刘聪dejava
    本文目录一览:1、什么是Java?2、java ... [详细]
author-avatar
一直很哇塞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