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运维 > 正文

为OpenStackNova平台制作Ubuntu系统镜像

最近超级忙,被MeshPotato的项目折腾的不行,发现只要什么东西沾上“分布式、集群”这些东西事情就变得格外复杂,一台Asterisk服务器做VoIP容易,n台Asterisk服务器做集群就不容易;一台Xen/KVM服务器做虚拟机容易,n台Xen/KVM服务器做云计算就不

最近超级忙,被 Mesh Potato 的项目折腾的不行,发现只要什么东西沾上 “分布式、集群” 这些东西事情就变得格外复杂,一台 Asterisk 服务器做 VoIP 容易,n 台 Asterisk 服务器做集群就不容易;一台 Xen/KVM 服务器做虚拟机容易,n 台 Xen/KVM 服务器做云计算就不是那么容易。上星期我们介绍了在 Ubuntu 上安装和配置 OpenStack Nova,今天来进一步介绍如何在 OpenStack Nova 环境里制作虚拟机模板(镜像)以及创建虚拟机运行实例(以 Ubuntu 为例子)。为了和我们平时说的 “VMware/Xen/KVM/VirtualBox 虚拟机” 区分开,VPSee 在这里把在 OpenStack Nova、OpenNebula 这样的云计算平台上运行的虚拟机称为 “云虚拟机”。简单说在 OpenStack Nova 平台上运行一个 ubuntu 虚拟机的流程是:先制作一个 ubuntu 虚拟机镜像(模板),然后再以这个镜像为模板来创建 ubuntu 虚拟机(实例)。

安装 Ubuntu 镜像

首先下载要安装的 ubuntu 版本:

$ wget http://releases.ubuntu.com/lucid/ubuntu-10.04.2-server-amd64.iso

创建一个 10GB 大小的 “硬盘”(raw 格式):

$ kvm-img create -f raw ubuntu.img 10G
Formatting 'ubuntu.img', fmt=raw size=10737418240

使用刚才下载的 ubuntu “安装盘” 和刚创建的 “硬盘” 引导启动系统,为了简单起见,VPSee 在这里使用 kvm 虚拟技术,避开 xen 繁琐的配置。-vnc 参数代表打开 vnc 访问,以便可以用其他机器远程登录到这个引导界面进行安装操作:

$ sudo kvm -m 512 -cdrom ubuntu-10.04.2-server-amd64.iso \
-drive file=ubuntu.img,if=scsi,index=0 -boot d -net nic -net user -nographic -vnc :0

用 vncviewer 登录引导界面后按照屏幕的提示完成 ubuntu 的安装工作(和在自己电脑上安装 ubuntu 过程一样)。需要注意的是在分区阶段把 10GB 硬盘全部划分成一个 ext4 root 分区,不要创建多个分区也不要创建 swap 区:

$ vncviewer 172.16.39.111:5900

安装完后退出(必要时 kill 掉 kvm 进程),按照下面命令启动刚刚安装好的虚拟机镜像 ubuntu.img,如果出现 failed to find romfile “pxe-rtf8139.bin” 的错误提示可以通过安装 kvm-pxe 解决:

$ sudo kvm -m 512 -drive file=ubuntu.img -boot c -nographic -vnc :0
kvm: pci_add_option_rom: failed to find romfile "pxe-rtl8139.bin"
$ sudo apt-get install kvm-pxe

再次用 vnc 登录虚拟机镜像,安装一些必要工具(因为这个镜像将会是模板,所以最好保持最简最小化,不要乱装东西):

$ vncviewer 172.16.39.111:5900
$ sudo update $ sudo upgrade $ sudo apt-get install openssh-server cloud-init

70-persistent-net.rules 会自动添加其他的网络接口,需要删除这个文件避免自动添加除了 eth0 以外的接口。删除后系统基本就准备好了,关闭虚拟机:

$ sudo rm -rf /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
$ sudo shutdown -h now
调整 Ubuntu 镜像

因为 OpenStack 只接受 ext4 文件系统格式的镜像,所以需要把上面创建的 raw 镜像(kvm-img create -f raw)转换成 ext4 镜像。下面的步骤用来找出镜像文件里面的分区起点是从哪里开始的:

$ sudo losetup -f ubuntu.img
$ sudo losetup -a
/dev/loop0: [fb00]:24117291 (/home/vpsee/ubuntu.img)
$ sudo fdisk -cul /dev/loop0
Disk /dev/loop0: 10.7 GB, 1073741824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1305 cylinders, total 20971520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502e6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loop0p1   *        2048    20969471    10483712   83  Linux

上面最后一行显示分区是从扇区(sector)2048开始的,每个扇区是512个字节,所以是从 2048 x 512 = 1048576个字节开始的。记住这个1048576,下面会用到。

卸载 loop 后重新从1048576字节开始挂载:

$ sudo losetup -d /dev/loop0
$ sudo losetup -f -o 1048576 ubuntu.img
$ sudo losetup -a
/dev/loop0: [fb00]:24117291 (/home/vpsee/ubuntu.img), offset 1048576

把这整个分区拷贝到一个新文件就是一个我们要的 ext4 文件系统镜像:

$ sudo dd if=/dev/loop0 of=ubuntutemplate.img
20969472+0 records in
20969472+0 records out
10736369664 bytes (11 GB) copied, 107.455 s, 99.9 MB/s

用完 loop 后记得卸载:

$ sudo losetup -d /dev/loop0

挂载(mount)刚创建的 ext4 文件系统镜像,并修改分区加载表(/etc/fstab),注释或删除以前的,加上 UUID=uec-rootfs 一行:

$ sudo mount -o loop ubuntutemplate.img /mnt
$ sudo vi /mnt/etc/fstab
#UUID=1dc3a59e-faab-41ee-b232-3300163676bf / ext4 errors=remount-ro 0 1
UUID=uec-rootfs                           / ext4 defaults          0 0

把内核(vmlinuz)和内存盘(initrd)文件拷贝出来以便后面和虚拟机镜像一起发布到OpenStack 云里。使用完虚拟机镜像后记得卸载(unmount):

$ sudo cp /mnt/boot/vmlinuz-2.6.32-28-server /home/vpsee/
$ sudo cp /mnt/boot/initrd.img-2.6.32-28-server /home/vpsee/
$ sudo umount /mnt

把刚才的虚拟机镜像 ubuntutemplate.img 的文件系统标志改成 ‘uec-rootfs’:

$ sudo tune2fs -L uec-rootfs ubuntutemplate.img
tune2fs 1.41.14 (22-Dec-2010)
发布 Ubuntu 镜像

好了,ubuntu 镜像已经做好了,现在可以发布到云里了,需要3个东西,虚拟机的内核文件、虚拟机的内存盘文件和虚拟机镜像文件:

$ uec-publish-image -t image --kernel-file vmlinuz-2.6.32-28-server \
--ramdisk-file initrd.img-2.6.32-28-server amd64 ubuntutemplate.img mybucket
ami-00000006    mybucket/ubuntutemplate.img.manifest.xml

等待一段时间后出现 ami-00000006 mybucket/ubuntutemplate.img.manifest.xml 表示我们刚制作的 ubuntu 镜像已经正式发布到云里,以后就可以以这个镜像为模板来快速生成虚拟机实例(instance)。可以通过 euca-describe-images 来查看:

$ euca-describe-images
IMAGE   aki-00000001    mybucket/vmlinuz-2.6.32-28-server.manifest.xml          availablpublic          x86_64  kernel
IMAGE   ari-00000002    mybucket/initrd.img-2.6.32-28-server.manifest.xml               available       public          x86_64  ramdisk
IMAGE   ami-00000003    mybucket/ubuntutemplate.img.manifest.xml                untarring       public          x86_64  machine aki-00000001    ari-00000002
第一个 Ubuntu 虚拟机实例

有了 ubuntu 镜像(模板)以后我们就可以以这个 “镜像” 为模板来为云计算用户创建 n 个 ubuntu 虚拟机(操作系统)实例,不过在运行实例之前需要 key:

$ euca-add-keypair mykey > mykey.priv
$ chmod 600 mykey.priv
$ euca-describe-keypairs
KEYPAIR mykey   76:7d:93:88:a0:e5:3e:5d:4b:62:cd:85:c5:23:7a:05
$ euca-run-instances -k mykey -t m1.tiny ami-00000003
RESERVATION     r-n0lpdme5      mycloud default
INSTANCE        i-00000001      ami-00000003                    scheduling      mykey (mycloud, None)   0               m1.tin2011-05-20T14:00:34Z      unknown zone

上面使用 euca-run-instances 创建一个实例后可以用 nova-manage 命令看到:

$ sudo nova-manage vm list
instance   node            type       state      launched            image        kernel       ramdisk       project    user       zone       index
i-00000001 node01           launching  None                3            1            2             mycloud    vpsee       None       0

还记得上篇:在 Ubuntu 上安装和配置 OpenStack Nova 的创建网络部分吗?可以看看现在的云里面 IP 分配情况:

$ sudo nova-manage network list
network                 netmask         start address   DNS
192.168.3.0/25          255.255.255.128 192.168.3.3     None

刚才用 euca-run-instances 启动的一个 ubuntu 虚拟机实例的 IP 就是从 192.168.3.3 开始的,所以 ssh 登录这个 IP 就登上了我们的第一个云虚拟机:)

$ ssh 192.168.3.3
vpsee@i-00000001:~$

想制作 Windows 虚拟机镜像的话可以看这篇:为 OpenStack Nova 制作 Windows 镜像。


推荐阅读
  • Centos下安装memcached+memcached教程
    本文介绍了在Centos下安装memcached和使用memcached的教程,详细解释了memcached的工作原理,包括缓存数据和对象、减少数据库读取次数、提高网站速度等。同时,还对memcached的快速和高效率进行了解释,与传统的文件型数据库相比,memcached作为一个内存型数据库,具有更高的读取速度。 ... [详细]
  • 如何在服务器主机上实现文件共享的方法和工具
    本文介绍了在服务器主机上实现文件共享的方法和工具,包括Linux主机和Windows主机的文件传输方式,Web运维和FTP/SFTP客户端运维两种方式,以及使用WinSCP工具将文件上传至Linux云服务器的操作方法。此外,还介绍了在迁移过程中需要安装迁移Agent并输入目的端服务器所在华为云的AK/SK,以及主机迁移服务会收集的源端服务器信息。 ... [详细]
  • 如何使用PLEX播放组播、抓取信号源以及设置路由器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PLEX播放组播、抓取信号源以及设置路由器。通过使用xTeve软件和M3U源,用户可以在PLEX上实现直播功能,并且可以自动匹配EPG信息和定时录制节目。同时,本文还提供了从华为itv盒子提取组播地址的方法以及如何在ASUS固件路由器上设置IPTV。在使用PLEX之前,建议先使用VLC测试是否可以正常播放UDPXY转发的iptv流。最后,本文还介绍了docker版xTeve的设置方法。 ... [详细]
  •     这里使用自己编译的hadoop-2.7.0版本部署在windows上,记得几年前,部署hadoop需要借助于cygwin,还需要开启ssh服务,最近发现,原来不需要借助cy ... [详细]
  • Linux服务器密码过期策略、登录次数限制、私钥登录等配置方法
    本文介绍了在Linux服务器上进行密码过期策略、登录次数限制、私钥登录等配置的方法。通过修改配置文件中的参数,可以设置密码的有效期、最小间隔时间、最小长度,并在密码过期前进行提示。同时还介绍了如何进行公钥登录和修改默认账户用户名的操作。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可参考本文内容。 ... [详细]
  • Centos7.6安装Gitlab教程及注意事项
    本文介绍了在Centos7.6系统下安装Gitlab的详细教程,并提供了一些注意事项。教程包括查看系统版本、安装必要的软件包、配置防火墙等步骤。同时,还强调了使用阿里云服务器时的特殊配置需求,以及建议至少4GB的可用RAM来运行GitLab。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在Hibernate配置lazy=false时无法加载数据的问题,通过采用OpenSessionInView模式和修改数据库服务器版本解决了该问题。详细描述了问题的出现和解决过程,包括运行环境和数据库的配置信息。 ... [详细]
  • Webmin远程命令执行漏洞复现及防护方法
    本文介绍了Webmin远程命令执行漏洞CVE-2019-15107的漏洞详情和复现方法,同时提供了防护方法。漏洞存在于Webmin的找回密码页面中,攻击者无需权限即可注入命令并执行任意系统命令。文章还提供了相关参考链接和搭建靶场的步骤。此外,还指出了参考链接中的数据包不准确的问题,并解释了漏洞触发的条件。最后,给出了防护方法以避免受到该漏洞的攻击。 ... [详细]
  • 本文讨论了在Linux系统中,使用chown命令将django项目目录下的static目录的拥有者从root改为eureka的问题。作者尝试了多种命令,包括chown和sudo chown等,但都没有成功修改拥有者。文章提供了相关目录的权限信息,并补充了项目所在磁盘和操作系统的信息。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使用cacti监控mssql 2005运行资源情况的操作步骤,包括安装必要的工具和驱动,测试mssql的连接,配置监控脚本等。通过php连接mssql来获取SQL 2005性能计算器的值,实现对mssql的监控。详细的操作步骤和代码请参考附件。 ... [详细]
  • 31.项目部署
    目录1一些概念1.1项目部署1.2WSGI1.3uWSGI1.4Nginx2安装环境与迁移项目2.1项目内容2.2项目配置2.2.1DEBUG2.2.2STAT ... [详细]
  • 2016 linux发行版排行_灵越7590 安装 linux (manjarognome)
    RT之前做了一次灵越7590黑苹果炒作业的文章,希望能够分享给更多不想折腾的人。kawauso:教你如何给灵越7590黑苹果抄作业​zhuanlan.z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在Web应用系统中,数据库性能是导致系统性能瓶颈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大规模系统中,数据库集群已经成为必备的配置之一。文章详细介绍了主从数据库架构的好处和实验环境的搭建方法,包括主数据库的配置文件修改和设置需要同步的数据库等内容。MySQL的主从复制功能在国内外大型网站架构体系中被广泛采用,本文总结了作者在实际的Web项目中的实践经验。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在Ubuntu 11.10 x64环境下安装Android开发环境的步骤,并提供了解决常见问题的方法。其中包括安装Eclipse的ADT插件、解决缺少GEF插件的问题以及解决无法找到'userdata.img'文件的问题。此外,还提供了相关插件和系统镜像的下载链接。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在SpringBoot中集成thymeleaf前端模版的配置步骤,包括在application.properties配置文件中添加thymeleaf的配置信息,引入thymeleaf的jar包,以及创建PageController并添加index方法。 ... [详细]
author-avatar
一枝草一滴露的执着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