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编程语言 > 正文

利用TCPIP模型理解数据通信过程

1.回顾TCPIP模型什么是数据网络(DataNetwork)?简单地说,数据网络就是一个由各种设备搭建起来的一张网,常见的设备有: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负载均衡器、IDSIPS

1. 回顾TCP/IP模型

利用 TCP IP 模型理解数据通信过程

什么是数据网络(Data Network)?简单地说,数据网络就是一个由各种设备搭建起来的一张网,常见的设备有: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负载均衡器、IDS/IPS、v*n服务器等等。数据网络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实现不同节点之间的数据互通,也就是数据通信。

TCP/IP模型是当今IP网络的基础(也被称为DoD模型,上图我贴出的并不是标准的TCP/IP模型,为了方便下文的阐述,这里给出的是一个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对等模型),它将整个数据通信的任务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层次(Layer),每一个层次有其所定义的功能,以及对应的协议。打个比方,对于一家公司而言,一笔业务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同工作才能完成,部门与部门之间既相互独立,但是又需要相互配合,可以借用这种思路来理解TCP/IP参考模型。分层参考模型的设计是非常经典的理念:

  1. 层次化的模型设计将网络的通信过程划分为更小、更简单的部件,因此有助于各个部件的独立开发、设计和故障排除;
  2. 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又互相依赖,每一层都有该层的功能、以及定义的协议标准。层层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数据通信的过程;
  3. 通过组件的标准化,允许多个供应商进行开发;
  4. 通过定义在模型的每一层实现什么功能,鼓励产业的标准化;
  5. 允许各种类型的网络硬件和软件相互通信。

利用 TCP IP 模型理解数据通信过程

上面这张图显示的就是每个层次对应的代表性协议。

2. 理解数据通信过程

利用 TCP IP 模型理解数据通信过程

根据上图所示的网络拓扑(Topology),我们来分析一下PC访问Server的WEB服务的详细通信过程。

在阐述过程中,我们聚焦的重点是利用TCP/IP参考模型理解数据通信过程,因此可能会忽略部分技术细节,例如DNS、TCP三次握手等,这些技术细节这里暂不做讨论。现在你要换一种视野来看待这个“世界”了,想象一下上图所示的终端以及路由器都是一个个的“TCP/IP通信模型”,事实上,整个过程在宏观层面体现如下:

利用 TCP IP 模型理解数据通信过程

我们一步一步的来分析:

  1. PC的用户在WEB浏览器中访问Server的WEB服务(这里我们暂且不去关注HTTP交互、DNS交互等细节,重点看通信过程),PC的这次操作将触发HTTP应用为用户构造一个应用数据(如下图所示)。当然这个数据最终要传递到Server并“递交”到Server的HTTP应用来处理,但是HTTP不关心数据怎么传、怎么寻址、怎么做差错校验等等,这些事情交由专门的层次来完成,所以HTTP应用数据还需经过一番“折腾”才能从PC传到Server,OK GO。

利用 TCP IP 模型理解数据通信过程

  1. 由于HTTP基于TCP,因此这个应用数据交由参考模型中的主机到主机层(第4层)进一步处理。在该层,上层HTTP应用的数据被封装一个TCP的头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套了一个TCP的信封)在TCP头部中我们重点关注两个字段(信封上写的东西),一个是源端口号,另一个是目的端口号,源端口号为随机产生的端口号(是PC本地设置的、专门用于本次会话的端口),目的端口号为80(HTTP服务对应的默认端口号是80),如下图所示。然后这个数据段(Segment)被交给下一个层处理。

利用 TCP IP 模型理解数据通信过程

  1. 下一层是网络层,也叫因特网层(第3层),处于这个层的IP协议为这个上层下来的数据封装一个IP头部(在之前的基础上又套了一个信封,如下图所示),以便该数据能够在IP网络中被网络设备从源转发(路由)到目的地。在IP头当中我们重点关注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号这三个字段。其中源地址填写的是PC自己的IP地址192.168.1.1,目的地址存放的是Server的IP地址192.168.2.1,而协议号字段则存放的是值6,这个值是一个众所周知(Well-Known),也就是行业约定的值,该值对应上层协议类型TCP,表示这个IP头后面封装的上层协议为TCP(形象点的描述是,协议字段用于表示这个IP信封里装的是一个TCP的内容)。搞定之后,这个数据被交给下一层处理。

利用 TCP IP 模型理解数据通信过程

  1. 为了让这个IP数据包能够在链路上传输(从链路的一个节点传到另一节点),还要给数据包封装上一个数据链路层(第2层)的头部,以便该数据能够在链路上被顺利传输到对端。由于PC与R1之间为以太网链路,因此上层来的IP数据包被封装一个以太网的数据帧头(再增加一个信封)。这个帧头中写入的源MAC地址为PC的网卡MAC,那么目的MAC呢?PC知道,数据的目的地是192.168.2.1这个IP,而本机IP是192.168.1.1/24,显然,目的地与自己并不在同一个IP网段,因此需要求助于自己的默认网关,让网关来帮助自己将数据包转发出去。那首先得把数据转发到网关吧?因此目的MAC地址填写的就是网关192.168.1.254对应的MAC地址。但是初始情况下,PC可能并不知晓192.168.1.254对应的MAC地址,所以,它会发送一个ARP广播去请求192.168.1.254的MAC,R1的GE0/0/0口会收到这个ARP请求并且回送ARP响应报文。如此一来PC就知道了网关的MAC,它将网关MAC 0018-0011-0001填写在以太网数据帧头部的目的MAC地址字段中。另外,以太网数据帧头的类型字段写上0x0800这个值,表示这个数据帧头后面封装的是一个IP包。费了好大劲儿,这个数据帧(Frame)终于搞定了,如下图所示:

利用 TCP IP 模型理解数据通信过程

  1. 值得一提的是,事实上在物理链路中传输的是比特(bit)流,或者电气化的脉冲型号,只不过为了方便理解和更加直观地分析,我们往往会以IP包或者数据帧的形式来阐述通信过程。所以从物理上说,最终这个以太网数据帧变成了一堆的101110101从网线传到了路由器R1上,如下图所示:

利用 TCP IP 模型理解数据通信过程

  1. 路由器R1在收到这一串的1010…后,先将他们还原成数据帧(如下图所示)。然后会采用相应的机制检查一下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是否有损坏,如果没有损坏,那么就瞅瞅数据帧头部中的目的MAC地址,看看目的MAC地址是不是我收到这个数据帧的GE0/0/0接口的MAC,结果发现正好是自己的MAC,那么它会很高兴,觉得这个数据帧是给它的,它查看数据帧头部的类型字段,发现是0x0800,于是它知道里头装的是一个IP包,接着它将以太网帧头剥去,或者说解封装,然后将里面的数据移交给上层的IP协议继续处理。

利用 TCP IP 模型理解数据通信过程

  1. 现在R1的IP协议栈接着处理这个报文。它会先校验一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IP报文有没有受损,如果没有,它就查看IP头中的目的IP地址(如下图所示),结果发现目的IP地址为192.168.2.1,并不是自己的IP地址——原来这个数据包是发给别人的,于是它开始拿着目的地址192.168.2.1到自己的地图(路由表)里去查询,看看有没有到192.168.2.1这个目的地的路径,结果发现有,并且这个路由条目指示它把数据包从从GE0/0/1口送出去,并交给192.168.12.2这个下一跳IP地址。于是它不再继续拆开IP头看里头的东东了,而是乖乖的将IP数据包往下交还给数据链路层去处理。

利用 TCP IP 模型理解数据通信过程

  1. 现在数据链路层继续处理上层下来的IP包,它为这个IP包封装上一个新的以太网帧头,帧头中源MAC地址为R1的GE0/0/1口的MAC:0018-0011-0002,目的MAC是这个数据包即将交给的下一跳路由器192.168.12.2对应的MAC,当然初始情况下R1是不知道这个MAC的,因此又是一轮ARP请求广播及回应过程并最终拿到这个MAC:0018-0022-0001,于是它将这个值填写在目的MAC字段中。完成了新的数据帧封装后(如下图所示),R1把这个数据帧变成1010101…通过电气信号传递给R2。

利用 TCP IP 模型理解数据通信过程

  1. R2收到这些10101…后,同样的,还是先将其还原成帧,然后查看帧头,发现目的MAC填写的就是自己接口的MAC,并且帧头中类型字段写的是0x0800(指示上层协议是IP,也就是数据帧头内封装的是一个IP包),于是将数据帧头剥去,将里头的IP数据包交给IP协议去处理。

  2. 而IP协议在处理过程中发现,目的IP地址并非本路由器的IP(如下图所示),于是它知道这个数据包不是发送给自己的,它拿着目的IP地址192.168.2.1在自己路由表中查询,结果发现,R2的GE0/0/1口就连接着192.168.2.0/24网络,原来家门口就是了,于是它将这个IP包交还给下层协议去处理。

利用 TCP IP 模型理解数据通信过程

  1. 接下来又是重新封装成帧,R2为这个IP包封装一个新的数据帧头部,帧头中,源MAC为R2的GE0/0/1口的MAC,目的MAC为192.168.2.1这个IP地址对应的MAC,如果ARP表里有192.168.2.1对应的MAC,则直接将MAC地址写入目的MAC中,如果没有,则发ARP请求报文去请求该地址。另外类型字段依然填写0x0800。最终,R2将这个数据帧传给了Server,如下图所示:

利用 TCP IP 模型理解数据通信过程

  1. 好不容易,终于数据帧到达了Server(如下图所示)。Server首先将这些比特流还原成帧,然后做校验看看帧是否损坏,如果没有,则查看数据帧的目的MAC,结果发现就是自己的网卡MAC,于是查看类型字段,发现是0x0800,知道这里头装的是一个IP包,于是将帧头剥去,将内层的IP数据包交给IP协议去处理。IP协议层收到这个数据包之后,首先查看IP包是否损坏,如果没有,则查看目的IP地址,发现目的IP地址是192.168.2.1——正是自己的网卡IP,于是它知道,这个IP包是发给自己的,因此继续查看IP包头中的协议字段,发现协议字段填写的是6这个值,原来这个IP包头后面封装的是一个TCP的数据,于是将IP包头剥去,将里头的TCP数据交给上层的TCP协议处理。而TCP在处理这个数据的时候,查看TCP头部的目的端口号,发现目的端口号是80,而Server本地的TCP 80端口是开放的,开放给HTTP应用了,因此它将TCP头部剥去,将里头的载荷交给HTTP应用。终于,从PC发送出来的HTTP应用数据到达了目的地——Server的HTTP应用的手中。

利用 TCP IP 模型理解数据通信过程


推荐阅读
  • Nginx使用AWStats日志分析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本文介绍了在Centos7操作系统上使用Nginx和AWStats进行日志分析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AWStats可以统计网站的访问量、IP地址、操作系统、浏览器等信息,并提供精确到每月、每日、每小时的数据。在部署AWStats之前需要确认服务器上已经安装了Perl环境,并进行DNS解析。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在rhel5.5操作系统下搭建网关+LAMP+postfix+dhcp的步骤和配置方法。通过配置dhcp自动分配ip、实现外网访问公司网站、内网收发邮件、内网上网以及SNAT转换等功能。详细介绍了安装dhcp和配置相关文件的步骤,并提供了相关的命令和配置示例。 ... [详细]
  • 如何在服务器主机上实现文件共享的方法和工具
    本文介绍了在服务器主机上实现文件共享的方法和工具,包括Linux主机和Windows主机的文件传输方式,Web运维和FTP/SFTP客户端运维两种方式,以及使用WinSCP工具将文件上传至Linux云服务器的操作方法。此外,还介绍了在迁移过程中需要安装迁移Agent并输入目的端服务器所在华为云的AK/SK,以及主机迁移服务会收集的源端服务器信息。 ... [详细]
  • 利用Visual Basic开发SAP接口程序初探的方法与原理
    本文介绍了利用Visual Basic开发SAP接口程序的方法与原理,以及SAP R/3系统的特点和二次开发平台ABAP的使用。通过程序接口自动读取SAP R/3的数据表或视图,在外部进行处理和利用水晶报表等工具生成符合中国人习惯的报表样式。具体介绍了RFC调用的原理和模型,并强调本文主要不讨论SAP R/3函数的开发,而是针对使用SAP的公司的非ABAP开发人员提供了初步的接口程序开发指导。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使用cacti监控mssql 2005运行资源情况的操作步骤,包括安装必要的工具和驱动,测试mssql的连接,配置监控脚本等。通过php连接mssql来获取SQL 2005性能计算器的值,实现对mssql的监控。详细的操作步骤和代码请参考附件。 ... [详细]
  • 31.项目部署
    目录1一些概念1.1项目部署1.2WSGI1.3uWSGI1.4Nginx2安装环境与迁移项目2.1项目内容2.2项目配置2.2.1DEBUG2.2.2STAT ... [详细]
  • 一句话解决高并发的核心原则
    本文介绍了解决高并发的核心原则,即将用户访问请求尽量往前推,避免访问CDN、静态服务器、动态服务器、数据库和存储,从而实现高性能、高并发、高可扩展的网站架构。同时提到了Google的成功案例,以及适用于千万级别PV站和亿级PV网站的架构层次。 ... [详细]
  • LVS实现负载均衡的原理LVS负载均衡负载均衡集群是LoadBalance集群。是一种将网络上的访问流量分布于各个节点,以降低服务器压力,更好的向客户端 ... [详细]
  • 服务器系统更新要多久,系统时间更新服务器是多少,
    系统时间更新服务器是多少,时间器(timeserver)是NTP的一种服务通过它可以使中的机器维持时间同步。目前系统更新Internet时一般都是从以下5个时间服务器 ... [详细]
  • 浅解XXE与Portswigger Web Sec
    XXE与PortswiggerWebSec​相关链接:​博客园​安全脉搏​FreeBuf​XML的全称为XML外部实体注入,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有回显的XXE并不多,而 ... [详细]
  • 如何使用Java获取服务器硬件信息和磁盘负载率
    本文介绍了使用Java编程语言获取服务器硬件信息和磁盘负载率的方法。首先在远程服务器上搭建一个支持服务端语言的HTTP服务,并获取服务器的磁盘信息,并将结果输出。然后在本地使用JS编写一个AJAX脚本,远程请求服务端的程序,得到结果并展示给用户。其中还介绍了如何提取硬盘序列号的方法。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一个免费的asp.net控件,该控件具备数据显示、录入、更新、删除等功能。它比datagrid更易用、更实用,同时具备多种功能,例如属性设置、数据排序、字段类型格式化显示、密码字段支持、图像字段上传和生成缩略图等。此外,它还提供了数据验证、日期选择器、数字选择器等功能,以及防止注入攻击、非本页提交和自动分页技术等安全性和性能优化功能。最后,该控件还支持字段值合计和数据导出功能。总之,该控件功能强大且免费,适用于asp.net开发。 ... [详细]
  • 解决浏览器打开网页后提示“dns_probe_possible 怎么解决”的方法
    在使用浏览器进行网上冲浪的时候遇到故障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很多用户都遇到过系统提示:dns_probe_possible。从提示中可以看出和DNS是有一定的关系的,经过小编测试之后 ... [详细]
  • 篇首语:本文由编程笔记#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VoLTE端到端业务详解|VoLTE用户注册流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书籍来源:艾怀丽 ... [详细]
  • hosts文件是什么意思
    hosts文件是什么意思:hosts文件是每一台电脑中都必须要拥有的重要文件,hosts文件的作用有很多,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就是hosts文件存在的作用,感兴趣的话就快来看看吧。 ... [详细]
author-avatar
撒谎滴土豆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