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代替罗京的工作?

今天刚看到的新闻,“李瑞英升任播音部副主任,央视新闻主播全归她管”!今年上半年,《新闻联播》的王牌主持人罗京去世,6月底也是《新闻联播》的资深主持人邢质斌退休。

人们生老病死、上班退休都是常态,但对于一个组织而言,这可能意味着很大的知识流失。,在我的印象中,罗京在世时重要的会议直播都是他在做,但他现在离开了新闻联播谁做?当然会有人做,但是否能做到他做的那么好?能否不犯罗京曾经犯过的错误保证正常播出,谁敢打保票?估计没人敢保证。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如果知道当时罗京是怎么做的就好了,但现在已经没有机会了。因为没有知识的传承机制,罗京的经验、教训、心得和体会这些宝贵的资源流失了。

没错,即便罗京能将这些东西留下来换另一个人也不定能做到他的水准。这个我也承认,因为新闻主播类似于我们各类学校中的名师,他跟人的个性、背景、心理素质等因素都有关系,但如果有罗京的经验、教训、心得和体会,起码会给新人以提示,给他们以辅助。

罗京的经验没有流传下来,那邢质斌的呢?

这里也可以向李瑞英副主任建议一下,管理那么多名声大、钱多人帅的主持人,你一定也为如何培养新人、建立团队发愁,不妨多用用知识管理的方法!

有关张艺谋的知识怎么共享

 一个媒体的价值在那里?很重要的一条是在遇到新闻和事件的时候能及时传递并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个“自己的声音”不是媒体人本身的声音,而是一个媒体可以整合的各路专家的声音。那怎么能够整合专家呢?

“过去央视采访张艺谋,一套记者采了,二套记者又去采,接下来,三套、四套、七套记者接二连三都去采访,惹得张艺谋开玩笑说:“央视还有多少记者来采访我?”明显浪费资源。焦利上任后,决心不让“多个频道记者轮番采访张艺谋”的事再发生。他对各频道新闻类节目资源整合,让一个部门记者采访后,带回来的采访信息,各频道共享,根据各频道特点,重新剪辑对外播出。”

以上的说法是一种信息的共享,一个采访的内容大家都可以用。但从央视各个频道的分工而言,我想将来不同频道从自己的角度都可能采访张艺谋,而且也不可能都是一个记者去采访。那么如果让我去采访,张艺谋是什么个性、有什么特点、已经回答过什么问题、对什么问题拒绝回答,如果我不知道,可能很难进行一次高质量的采访过程。但之前一定有N多个记者或者节目组采访过张,每个采访的人都会有他们对张艺谋的判断,我却不知道,所以每次张艺谋见到的都是CCTV的“新人”在采访!

没有知识共享,采访张艺谋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央视作为中国的国家电视台,建台数十年、员工上万、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汇聚了电视行业的精英。在互联网的冲击下,CCTV也不断的尝试改变着,内部的改革也在进行。

对于这样的一个机构,该如何知识管理呢?CCTV的一举一动都是新闻,我们从公开报道的一些信息中分析了一下他们该如何做知识传承、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工作。

更进一步说,CCTV的业务部门、管理部门、服务部门可能都涉及到知识的传承、共享、学习和创新,因为没有知识管理,这个国家大台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服务水平和能力都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