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编程语言 > 正文

Iometer存储测试工具

IOMETER官方网站:http:www.iometer.orgIometer的用户指南上说,Iometer是一个单机或者集群的IO子系统的测量和描述工具。它最初是由英特尔公司在1998年2
IOMETER

 官方网站:http://www.iometer.org/

Iometer的用户指南上说,Iometer是一个单机或者集群的I/O子系统的测量和描述工具。它最初是由英特尔公司在1998年2月17日的英特尔开发者论坛(IDF)宣布,自那时以来,在行业内广泛的蔓延,成为了标准。与此同时,英特尔已经停止Iometer的开发工作并把开放源码交给了OSDL。 2001年11月,Iometer在SourceForge.net注册,开发项目从2003年月2月起又重新启动,当然项目维护者变成了独立的一个内部工作组。(而非Intel)

相比之前3个测试软件,Iometer属于测试软件中比较自由的,可以按照用户需要去调节测试的范围,数据块大小,处理模式等等,当然初学者一开始会比较晕。Iometer当前稳定版为2006,而SandForce主控的SSD厂商却普遍喜欢用Iometer 2008做测试(道理我后面会讲),最新版本为iometer-1.1.0-rc1。这里我会拿最新版来解释。(选项更多)


Iometer包括2个程序,Iometer.exe和Dynamo.exe。其中Iometer是控制程序,是图形界面,让你轻松的调节参数和显示测试结果,而Dynamo就是让测试盘产生压力测试的主程序了,用Iometer来控制Dynamo程序。在Windows下运行Iometer时,会自动打开Dynamo程序(仔细观察会发现开了2个窗口,那个Dos的命令行程序就是Dynamo了。)


1)Topology/Workers:

Worker的数量取决于当前机器上的CPU核心数(我的CPU是2600K,4核8线程,所以有8个Worker),每个Worker可以让你制定硬盘同时执行的线程数,不过一般我们家用测试只跑一个Worker即可,所以只需要1个Worker即可,多线程测试适合高性能服务器或者企业级的存储设备用的。这里多余的Worker我们可以在测试前删除。

2)Targets:(在设置Disk Target时会有3种不同的图标来表示不同类型的硬盘情况)

黄色图标的表示的是”Logical drive 逻辑磁盘“,意思就是已经分过区的,格式化的并且上面拥有文件系统的磁盘。(会显示硬盘分区卷标和卷标名)

如果黄色图标上加了红色删除的线,则代表的是这块逻辑硬盘上没有iobw.tst文件。Iometer在对逻辑硬盘测试前,会生成一个iobw.tst的测试文件,通过对这个文件进行”读取/写入“操作来计算IO成绩和传输率。

蓝色的图标表示的是”原始(RAW)硬盘“的意思,指的是这块硬盘上文件系统无法识别或者没分区和格式化,测试文件不能在上面创建。(会显示硬盘的型号)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之前做过Iometer逻辑硬盘测试,并在这个分区里已经有iobw.tst文件,则在下次做测试前必须先删除,不然是不能改变这个之前测试生成的iobw.txt文件大小的。(也就是说会影响到下次测试的准确性)

3)Maximum Disk Size / Starting Disk Sector / # of Outstanding IO:

一般的机械硬盘sector(扇区)大小为512字节(扇区为硬盘最小存储单位)。如果这里使用默认的0时,意思就是写满这块硬盘的所有扇区,如果你想测的是固定大小时,可以透过设置Maximum Disk Size这个参数来达到。输入1000就代表会在测试前生成一个大小为1000X512字节的iobw.tst测试文件。Starting Disk Sector指的是由硬盘的第几个扇区开始写入。(这里要强调一点,如果你设置的Maximun Disk Size数字比当前磁盘系统的缓冲区小的话,测试成绩很可能是缓冲区性能,速度会爆高,所以适当设大点吧。)

# of Outstanding I/O 指的是同时发送的IO请求(聪明人知道这个就是体现NCQ的作用了),预设值是1,一般家用测试不会去修改这个项目的,只有厂家秀分数做广告时会去改成32来跑最大IOPS忽悠用户。

4)Write IO Data Pattern(新版Iometer相比2006和2008版多出来的项目)

Repeating Bytes: 生成的IO数据是重复的,比如第一批IO数据是全”A”,第二批是全”B”,这个数据模型是Iometer 2008里默认使用的,也是最适合SandForce主控压缩算法的,所以SandForce做广告时都是用Iometer 2008的数据。

Peseudo random: 缓冲区里用随机的数据模型填满,写入完后再重新生成新的随机数据到缓冲区,造成每次写入IO都不同。这个数据模型是从最初的版本一直到Iometer 2006默认采用的,非常不适合SandForce主控进行压缩算法。

Full random:生成一套随机的16MB大小的数据模型到缓冲区。每次写入IO都会使用这套缓冲区的随机数据模型。(虽然是随机数据,但是由于每次的随机数据都一样,所以对采用了副本压缩技术的SandForce控制器,相当于每次只需要更新随机数据的索引部分即可,还是能够压缩部分数据。)






1)Transfer Request Size (测试请求的文件大小)

你要测试的文件块大小,比如测4KB随机的就填写4KB,测128KB持续的就填128KB。

2)Percent of Access Specification (当前规则占此测试中的比例)

如果你测试中需要添加多条规则的话,这个就可以设置比例了,比如50%做4KB随机测试,同时另外50%做128KB持续测试。

3)Percent Read/Write Distribution (测试请求的读/写的比率)

当前测试规则的读取/写入比率,比如66%读取的同时34%为写入,打个比方,我们的操作系统运行时在读取的时候,后台也在写入。

4)Percent Random/Sequential Distribution (测试请求的随机/持续比例)

随机和持续占的百分比,比如测4KB随机80%的同时测4KB持续20%。

5)Align I/O on (对齐 I/O到指定大小)

SSD要分区对齐,这里也是这个道理,一般测SSD都是对齐到4KB。如果设4KB,指的是测试的数据每次都是4KB对齐的。

6)设置规则的全局显示

全部设置完了,起个名字,然后最后再看下没问题即可点下面的OK确认。


1)Run Time (测试时间)

可以设置测试的时间,如果全0代表无限。

2)Ramp up Time

我们知道如果磁盘系统使用阵列卡的话,上来会有个很高的缓存数据,为了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这里可以设置一定的时间,这样测试结果就不会计算这部分时间的数据,得到更真实的测试数字。


1)Update Frequency (Seconds) (成绩更新频率/秒)

成绩更新的频率,你可以设置每秒更新或者60秒一更新等等。
Results Since (结果从哪个时间段开始)
Start of Test - 由于在进行测试时,每一秒的成绩都不同,如果选择这个选项,那么Iometer显示的就是从测试一开始到现在为止的平均值。
Last of Update - 如果选择的是这个,那么Iometer就会显示最后次更新到现在的平均值。(如果你更新频率为30秒,那么成绩就是这个30秒内的平均值)

2)测试结果显示区域(图里的为默认,可以自己选择需要的结果)
Total I/Os Per Second 当前规则下,每秒处理的IOPS数。
Total MBs per Second 当前规则下,每秒的传输率。
Average I/O Response Time (ms) 当前规则下,平均一次IOPS处理时间。
Maximum I/O Response Time (ms) 当前规则下,最大一次IOPS处理时间。
%CPU Utilization (total) 当前规则下,CPU占用率
Total Error Count 当前测试中,测试出错计数。

其实还有很多的测试结果项目可以选,喜欢深入研究的朋友可以继续发掘,我这里也只是简单的介绍这款功能强大的Iometer软件。


推荐阅读
  • 图解redis的持久化存储机制RDB和AOF的原理和优缺点
    本文通过图解的方式介绍了redis的持久化存储机制RDB和AOF的原理和优缺点。RDB是将redis内存中的数据保存为快照文件,恢复速度较快但不支持拉链式快照。AOF是将操作日志保存到磁盘,实时存储数据但恢复速度较慢。文章详细分析了两种机制的优缺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redis的持久化存储策略。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功能,包括操作系统的本质、用户界面以及系统调用的分类。同时还介绍了进程和线程的区别,包括进程和线程的定义和作用。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H5游戏性能优化和调试技巧,包括从问题表象出发进行优化、排除外部问题导致的卡顿、帧率设定、减少drawcall的方法、UI优化和图集渲染等八个理念。对于游戏程序员来说,解决游戏性能问题是一个关键的任务,本文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参考价值。摘要长度为183字。 ... [详细]
  • 深入解析Linux下的I/O多路转接epoll技术
    本文深入解析了Linux下的I/O多路转接epoll技术,介绍了select和poll函数的问题,以及epoll函数的设计和优点。同时讲解了epoll函数的使用方法,包括epoll_create和epoll_ctl两个系统调用。 ... [详细]
  • Python中sys模块的功能及用法详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Python中sys模块的功能及用法,包括对解释器参数和功能的访问、命令行参数列表、字节顺序指示符、编译模块名称等。同时还介绍了sys模块中的新功能和call_tracing函数的用法。推荐学习《Python教程》以深入了解。 ... [详细]
  • Android中高级面试必知必会,积累总结
    本文介绍了Android中高级面试的必知必会内容,并总结了相关经验。文章指出,如今的Android市场对开发人员的要求更高,需要更专业的人才。同时,文章还给出了针对Android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并提供了简历突出的建议。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Java工具类库Hutool,该工具包封装了对文件、流、加密解密、转码、正则、线程、XML等JDK方法的封装,并提供了各种Util工具类。同时,还介绍了Hutool的组件,包括动态代理、布隆过滤、缓存、定时任务等功能。该工具包可以简化Java代码,提高开发效率。 ... [详细]
  • HTML学习02 图像标签的使用和属性
    本文介绍了HTML中图像标签的使用和属性,包括定义图像、定义图像地图、使用源属性和替换文本属性。同时提供了相关实例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图像标签。 ... [详细]
  • 第四章高阶函数(参数传递、高阶函数、lambda表达式)(python进阶)的讲解和应用
    本文主要讲解了第四章高阶函数(参数传递、高阶函数、lambda表达式)的相关知识,包括函数参数传递机制和赋值机制、引用传递的概念和应用、默认参数的定义和使用等内容。同时介绍了高阶函数和lambda表达式的概念,并给出了一些实例代码进行演示。对于想要进一步提升python编程能力的读者来说,本文将是一个不错的学习资料。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Redis中RDB文件和AOF文件的保存和还原机制。RDB文件用于保存和还原Redis服务器所有数据库中的键值对数据,SAVE命令和BGSAVE命令分别用于阻塞服务器和由子进程执行保存操作。同时执行SAVE命令和BGSAVE命令,以及同时执行两个BGSAVE命令都会产生竞争条件。服务器会保存所有用save选项设置的保存条件,当满足任意一个保存条件时,服务器会自动执行BGSAVE命令。此外,还介绍了RDB文件和AOF文件在操作方面的冲突以及同时执行大量磁盘写入操作的不良影响。 ... [详细]
  • Android工程师面试准备及设计模式使用场景
    本文介绍了Android工程师面试准备的经验,包括面试流程和重点准备内容。同时,还介绍了建造者模式的使用场景,以及在Android开发中的具体应用。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使用哈夫曼树实现文件压缩和解压的方法。首先对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中的代码进行了分析,包括使用时间调用、常量定义和统计文件中各个字符时相关的结构体。然后讨论了哈夫曼树的实现原理和算法。最后介绍了文件压缩和解压的具体步骤,包括字符统计、构建哈夫曼树、生成编码表、编码和解码过程。通过实例演示了文件压缩和解压的效果。本文的内容对于理解哈夫曼树的实现原理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详细]
  • 一次上线事故,30岁+的程序员踩坑经验之谈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位30岁+的程序员在一次上线事故中踩坑的经验之谈。文章提到了在双十一活动期间,作为一个在线医疗项目,他们进行了优惠折扣活动的升级改造。然而,在上线前的最后一天,由于大量数据请求,导致部分接口出现问题。作者通过部署两台opentsdb来解决问题,但读数据的opentsdb仍然经常假死。作者只能查询最近24小时的数据。这次事故给他带来了很多教训和经验。 ... [详细]
  • Centos下安装memcached+memcached教程
    本文介绍了在Centos下安装memcached和使用memcached的教程,详细解释了memcached的工作原理,包括缓存数据和对象、减少数据库读取次数、提高网站速度等。同时,还对memcached的快速和高效率进行了解释,与传统的文件型数据库相比,memcached作为一个内存型数据库,具有更高的读取速度。 ... [详细]
  • Linux下安装免费杀毒软件ClamAV及使用方法
    本文介绍了在Linux系统下安装免费杀毒软件ClamAV的方法,并提供了使用该软件更新病毒库和进行病毒扫描的指令参数。同时还提供了官方安装文档和下载地址。 ... [详细]
author-avatar
外籍劳务输入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