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运维 > 正文

SpringBean初始化及销毁多种实现方式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SpringBean初始化及销毁多种实现方式,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Spring Bean初始化及销毁多种实现方式,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一、前言

日常开发过程有时需要在应用启动之后加载某些资源,或者在应用关闭之前释放资源。Spring 框架提供相关功能,围绕 Spring Bean 生命周期,可以在 Bean 创建过程初始化资源,以及销毁 Bean 过程释放资源。Spring 提供多种不同的方式初始化/销毁 Bean,如果同时使用这几种方式,Spring 如何处理这几者之间的顺序?

二、姿势剖析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Spring 初始化/销毁 Bean 几种方式,分别为:

  • init-method/destroy-method
  • InitializingBean/DisposableBean
  • @PostConstruct/@PreDestroy
  • ContextStartedEvent/ContextClosedEvent

PS: 其实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继承 Spring Lifecycle 接口。不过这种方式比较繁琐,这里就不再分析。

2.1、init-method/destroy-method

这种方式在配置文件文件指定初始化/销毁方法。XML 配置如下

或者也可以使用注解方式配置:

@Configurable
public class AppConfig {

  @Bean(initMethod = "init", destroyMethod = "destroy")
  public HelloService hello() {
    return new HelloService();
  }
}

还记得刚开始接触学习 Spring 框架,使用就是这种方式。

2.2、InitializingBean/DisposableBean

这种方式需要继承 Spring 接口 InitializingBean/DisposableBean,其中 InitializingBean 用于初始化动作,而 DisposableBean 用于销毁之前清理动作。使用方式如下:

@Service
public class HelloService implements InitializingBean, DisposableBean {
  
  @Override
  public void destroy()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hello destroy...");
  }

  @Override
  public void afterPropertiesSet()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hello init....");
  }
}

2.3、@PostConstruct/@PreDestroy

这种方式相对于上面两种方式来说,使用方式最简单,只需要在相应的方法上使用注解即可。使用方式如下:

@Service
public class HelloService {
  @PostConstruct
  public void init() {
    System.out.println("hello @PostConstruct");
  }

  @PreDestroy
  public void PreDestroy() {
    System.out.println("hello @PreDestroy");
  }
}

这里踩过一个坑,如果使用 JDK9 之后版本 ,@PostConstruct/@PreDestroy 需要使用 maven 单独引入 javax.annotation-api,否者注解不会生效。

2.4、ContextStartedEvent/ContextClosedEvent

这种方式使用 Spring 事件机制,日常业务开发比较少见,常用与框架集成中。Spring 启动之后将会发送 ContextStartedEvent 事件,而关闭之前将会发送 ContextClosedEvent 事件。我们需要继承 Spring ApplicationListener 才能监听以上两种事件。

@Service
public class HelloListener implements Application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ApplicationEvent(ApplicationEvent event) {
    if(event instanceof ContextClosedEvent){
      System.out.println("hello ContextClosedEvent");
    }else if(event instanceof ContextStartedEvent){
      System.out.println("hello ContextStartedEvent");
    }

  }
}

也可以使用 @EventListener注解,使用方式如下:

public class HelloListenerV2 {
  
  @EventListener(value = {ContextClosedEvent.class, ContextStartedEvent.class})
  public void receiveEvents(ApplicationEvent event) {
    if (event instanceof ContextClosedEvent) {
      System.out.println("hello ContextClosedEvent");
    } else if (event instanceof ContextStartedEvent) {
      System.out.println("hello ContextStartedEvent");
    }
  }
}

PS:只有调用 ApplicationContext#start 才会发送 ContextStartedEvent。若不想这么麻烦,可以监听 ContextRefreshedEvent 事件代替。一旦 Spring 容器初始化完成,就会发送 ContextRefreshedEvent。

三、综合使用

回顾完上面几种方式,这里我们综合使用上面的四种方式,来看下 Spring 内部的处理顺序。在看结果之前,各位读者大人可以猜测下这几种方式的执行顺序。

public class HelloService implements InitializingBean, DisposableBean {


  @PostConstruct
  public void init() {
    System.out.println("hello @PostConstruct");
  }

  @PreDestroy
  public void PreDestroy() {
    System.out.println("hello @PreDestroy");
  }

  @Override
  public void destroy()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bye DisposableBean...");
  }

  @Override
  public void afterPropertiesSet()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hello InitializingBean....");
  }

  public void xmlinit(){
    System.out.println("hello xml-init...");
  }

  public void xmlDestory(){
    System.out.println("bye xmlDestory...");
  }

  @EventListener(value = {ContextClosedEvent.class, ContextStartedEvent.class})
  public void receiveEvents(ApplicationEvent event) {
    if (event instanceof ContextClosedEvent) {
      System.out.println("bye ContextClosedEvent");
    } else if (event instanceof ContextStartedEvent) {
      System.out.println("hello ContextStartedEvent");
    }
  }

}

xml 配置方式如下:

  
  
  
  

应用启动方法如下: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spring/dubbo-provider.xml");
context.start();
context.close();

程序输出结果如下所示:

最后采用图示说明总结以上结果:

四、源码解析

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猜对这几种方式的执行顺序,下面我们就从源码角度解析 Spring 内部处理的顺序。

4.1、初始化过程

使用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 启动 Spring 容器,将会调用 refresh 方法初始化容器。初始化过程将会创建 Bean 。最后当一切准备完毕,将会发送 ContextRefreshedEvent。当容器初始化完毕,调用 context.start() 就发送 ContextStartedEvent 事件。

refresh 方法源码如下:

public void refresh() throws BeansException, IllegalStateException {
  synchronized (this.startupShutdownMonitor) {
      //... 忽略无关代码

      // 初始化所有非延迟初始化的 Bean
      finishBeanFactoryInitialization(beanFactory);

      // 发送 ContextRefreshedEvent
      finishRefresh();

      //... 忽略无关代码
  }
}

一路跟踪 finishBeanFactoryInitialization 源码,直到 Abstract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initializeBean,源码如下:

protected Object initializeBean(final String beanName, final Object bean, RootBeanDefinition mbd) {
  Object wrappedBean = bean;
  if (mbd == null || !mbd.isSynthetic()) {
    // 调用 BeanPostProcessor#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 方法
    wrappedBean = applyBeanPostProcessorsBeforeInitialization(wrappedBean, beanName);
  }

  try {
    // 初始化 Bean
    invokeInitMethods(beanName, wrappedBean, mbd);
  }
  catch (Throwable ex) {
    throw new BeanCreationException(
        (mbd != null ? mbd.getResourceDescription() : null),
        beanName, "Invocation of init method failed", ex);
  }
}

BeanPostProcessor 将会起着拦截器的作用,一旦 Bean 符合条件,将会执行一些处理。这里带有 @PostConstruct 注解的 Bean 都将会被 CommonAnnotationBeanPostProcessor 类拦截,内部将会触发 @PostConstruct 标注的方法。

接着执行 invokeInitMethods ,方法如下:

protected void invokeInitMethods(String beanName, final Object bean, RootBeanDefinition mbd)
    throws Throwable {

  boolean isInitializingBean = (bean instanceof InitializingBean);
  if (isInitializingBean && (mbd == null || !mbd.isExternallyManagedInitMethod("afterPropertiesSet"))) {
    // 省略无关代码
    // 如果是 Bean 继承 InitializingBean,将会执行 afterPropertiesSet 方法
    ((InitializingBean) bean).afterPropertiesSet();
  }

  if (mbd != null) {
    String initMethodName = mbd.getInitMethodName();
    if (initMethodName != null && !(isInitializingBean && "afterPropertiesSet".equals(initMethodName)) &&
        !mbd.isExternallyManagedInitMethod(initMethodName)) {
      // 执行 XML 定义 init-method
      invokeCustomInitMethod(beanName, bean, mbd);
    }
  }
}

如果 Bean 继承 InitializingBean 接口,将会执行 afterPropertiesSet 方法,另外如果在 XML 中指定了 init-method ,也将会触发。

上面源码其实都是围绕着 Bean 创建的过程,当所有 Bean 创建完成之后,调用 context#start 将会发送 ContextStartedEvent 。这里源码比较简单,如下:

public void start() {
  getLifecycleProcessor().start();
  publishEvent(new ContextStartedEvent(this));
}

4.2、销毁过程

调用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close 方法将会关闭容器,具体逻辑将会在 doClose 方法执行。

doClose 这个方法首先发送 ContextClosedEvent,然再后开始销毁 Bean。

灵魂拷问:如果我们颠倒上面两者顺序,结果会一样吗?

doClose 源码如下:

protected void doClose() {
  if (this.active.get() && this.closed.compareAndSet(false, true)) {
    // 省略无关代码

    try {
      // Publish shutdown event.
      publishEvent(new ContextClosedEvent(this));
    }
    catch (Throwable ex) {
      logger.warn("Exception thrown from ApplicationListener handling ContextClosedEvent", ex);
    }


    // 销毁 Bean
    destroyBeans();

    // 省略无关代码
  }
}

destroyBeans 最终将会执行 DisposableBeanAdapter#destroy,@PreDestroy、DisposableBean、destroy-method 三者定义的方法都将会在内部被执行。

首先执行 Destruc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postProcessBeforeDestruction,这里方法类似与上面 BeanPostProcessor。

@PreDestroy 注解将会被 CommonAnnotationBeanPostProcessor 拦截,这里类同时也继承了 Destruc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

最后如果 Bean 为 DisposableBean 的子类,将会执行 destroy 方法,如果在 xml 定义了 destroy-method 方法,该方法也会被执行。

public void destroy() {
  if (!CollectionUtils.isEmpty(this.beanPostProcessors)) {
    for (Destruc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 processor : this.beanPostProcessors) {
      processor.postProcessBeforeDestruction(this.bean, this.beanName);
    }
  }

  if (this.invokeDisposableBean) {
    // 省略无关代码
    // 如果 Bean 继承 DisposableBean,执行 destroy 方法
    ((DisposableBean) bean).destroy();
    
  }

  if (this.destroyMethod != null) {
    // 执行 xml 指定的 destroy-method 方法
    invokeCustomDestroyMethod(this.destroyMethod);
  }
  else if (this.destroyMethodName != null) {
    Method methodToCall = determineDestroyMethod();
    if (methodToCall != null) {
      invokeCustomDestroyMethod(methodToCall);
    }
  }
}

五、总结

init-method/destroy-method 这种方式需要使用 XML 配置文件或单独注解配置类,相对来说比较繁琐。而InitializingBean/DisposableBean 这种方式需要单独继承 Spring 的接口实现相关方法。@PostConstruct/@PreDestroy 这种注解方式使用方式简单,代码清晰,比较推荐使用这种方式。

另外 ContextStartedEvent/ContextClosedEvent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在一些集成框架使用,比如 Dubbo 2.6.X 优雅停机就是用改机制。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推荐阅读
  • Java容器中的compareto方法排序原理解析
    本文从源码解析Java容器中的compareto方法的排序原理,讲解了在使用数组存储数据时的限制以及存储效率的问题。同时提到了Redis的五大数据结构和list、set等知识点,回忆了作者大学时代的Java学习经历。文章以作者做的思维导图作为目录,展示了整个讲解过程。 ... [详细]
  • 在说Hibernate映射前,我们先来了解下对象关系映射ORM。ORM的实现思想就是将关系数据库中表的数据映射成对象,以对象的形式展现。这样开发人员就可以把对数据库的操作转化为对 ... [详细]
  • Spring特性实现接口多类的动态调用详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Spring特性实现接口多类的动态调用。通过对Spring IoC容器的基础类BeanFactory和ApplicationContext的介绍,以及getBeansOfType方法的应用,解决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接口及多个实现类的问题。同时,文章还提到了SPI使用的不便之处,并介绍了借助ApplicationContext实现需求的方法。阅读本文,你将了解到Spring特性的实现原理和实际应用方式。 ... [详细]
  • docker增加restart=always, docker重启后自动启动容器的方法
    本文介绍了在运行docker容器时如何添加参数来保证每次docker服务重启后容器也自动重启的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命令来更新已启动的容器。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Hyperledger Fabric外部链码构建与运行的相关知识,包括在Hyperledger Fabric 2.0版本之前链码构建和运行的困难性,外部构建模式的实现原理以及外部构建和运行API的使用方法。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如何利用外部构建和运行的方式来实现链码的构建和运行,并且不再受限于特定的语言和部署环境。 ... [详细]
  • 处理docker容器时间和宿主机时间不一致问题的方法
    本文介绍了处理docker容器时间和宿主机时间不一致问题的方法,包括复制主机的localtime到容器、处理报错情况以及重启容器的步骤。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解决docker容器时间和宿主机时间不一致的问题。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Web学习历程记录中关于Tomcat的基本概念和配置。首先解释了Web静态Web资源和动态Web资源的概念,以及C/S架构和B/S架构的区别。然后介绍了常见的Web服务器,包括Weblogic、WebSphere和Tomcat。接着详细讲解了Tomcat的虚拟主机、web应用和虚拟路径映射的概念和配置过程。最后简要介绍了http协议的作用。本文内容详实,适合初学者了解Tomcat的基础知识。 ... [详细]
  • Tomcat/Jetty为何选择扩展线程池而不是使用JDK原生线程池?
    本文探讨了Tomcat和Jetty选择扩展线程池而不是使用JDK原生线程池的原因。通过比较IO密集型任务和CPU密集型任务的特点,解释了为何Tomcat和Jetty需要扩展线程池来提高并发度和任务处理速度。同时,介绍了JDK原生线程池的工作流程。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Java的集合及其实现类,包括数据结构、抽象类和具体实现类的关系,详细介绍了List接口及其实现类ArrayList的基本操作和特点。文章通过提供相关参考文档和链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Java的集合类。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电流源并联合并的方法,以及谐振电路的原理。谐振电路具有很强的选频能力,通过将电感和电容连接在一起,电流和电压会产生震荡。谐振频率的大小取决于电感和电容的大小,而电路中的电阻会逐渐降低震荡的幅度。电阻和电容组成的电路中,当电容放完电后,电阻两端的电压为0,电流不再流过电容。然而,电感是一种特殊的器件,当有电流流过时,线圈会产生感应磁场,阻止电流的流动,从而使电流不会减小。 ... [详细]
  • 标题: ... [详细]
  • 单点登录原理及实现方案详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单点登录的原理及实现方案,其中包括共享Session的方式,以及基于Redis的Session共享方案。同时,还分享了作者在应用环境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经验,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在Docker容器技术中限制容器对CPU的使用的方法,包括使用-c参数设置容器的内存限额,以及通过设置工作线程数量来充分利用CPU资源。同时,还介绍了容器权重分配的情况,以及如何通过top命令查看容器在CPU资源紧张情况下的使用情况。 ... [详细]
  • 集合的遍历方式及其局限性
    本文介绍了Java中集合的遍历方式,重点介绍了for-each语句的用法和优势。同时指出了for-each语句无法引用数组或集合的索引的局限性。通过示例代码展示了for-each语句的使用方法,并提供了改写为for语句版本的方法。 ... [详细]
  • Python SQLAlchemy库的使用方法详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Python中使用SQLAlchemy库的方法。首先对SQLAlchemy进行了简介,包括其定义、适用的数据库类型等。然后讨论了SQLAlchemy提供的两种主要使用模式,即SQL表达式语言和ORM。针对不同的需求,给出了选择哪种模式的建议。最后,介绍了连接数据库的方法,包括创建SQLAlchemy引擎和执行SQL语句的接口。 ... [详细]
author-avatar
mobiledu2502915773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